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力机关。主在制定与审定学校各种学程条令,决定学科的废立、审核教师学衔与学生成绩,提出学校预决算。第二步组织各门教授会,公举教授会主任,任期二年,重在规划本系教学工作。继而由各教第二步授会主任组成全校统一的教务处,负责全校教学工作。教务长由各教授会主任推举,任期一年,马寅初是第一任教务长。此外,还按各事务的性质,组织各种委员会。当时还有一个行政会议的组织,由各委员会委员长、教务长、总务长组成,校长兼议长。教授治校的思想,旨在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内行来领导内行,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校蓬勃发展。蔡元培认为,“照此办法,学校的内部组织完备,无论何人来任校长,都不能任意办事,即使是德国办法,一年换一个校长,还成问题么?”他一半时间不在职,北大一仍其旧,未受大的影响,这是它创立此制度之功。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单位制(学分制),这是蔡元培改革北大教学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尊
②
①《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1918年)。②《蔡元培选集》第289页。6
f重个性、发展个性是蔡元培提倡实行选科制的思想基础。他在《歧点》(1918)中说:“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他反对强求一律,主张因材施教。当时北大实行年级制,各科都是必修,蔡元培认为这与“小学校无异”,其流弊是,“使锐进者无可见长,而留级者每因数种课程之不及格须全部复习,兴味毫无。”于是他主张仿美国大学,实行选科制,此在1917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北京各高校代表会议上获得通过,并决定在北大试行。1919年,北大开始实行选科制。规定本科生读完80单位即可毕业。其中一半必修,一半选修,选修课可选外系课程。同时他指出,实行选科制只能行之于高等以上学校,要有教员加以指导和审定。
①
选科制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这是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正如蔡元培所说:“盖世界为有机的组织,有特长者不可强屈之以普通。世界有进化的原则,有天才者尤当利用之以为先导。此后新教育,必将渐改年级制而为选科制。”
②
特别要谈到的是1920年,北大招收了女大学生,这是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学生之始,开了大学男女同学之先河。
蔡元培对于北大的改造和办理,是其一生从事教育最为光彩照人的一段。从名义上讲,1917从年1月至1927年7月,他居北京大学校长之位十年有半,但实际在校不过五年半。在这期内,明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