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学目标与评价一致性反思
通过近阶段的教学活动,我对于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只有有了详尽而明确地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课前教学设计的确定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活动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教师该如何叙写有效地课堂教学目标呢?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在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是什么样的,该生的错与对说明什么,如何反馈作业结果才能促进该生的后续学习等等。
要把上述过程说得更可操作些,那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两层来叙述。
一是教师根据研读国家课程标准,研制某学期或模块的课程纲要,再编制单元或课时教案,体现学段内容标准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教案的一致性。
f二是就一节课而言,教师在备教案时,必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目标)”“我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到哪里了(评价任务设计)”“我如何安排教学过程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也有利于我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