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
作者:张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以某一工程为案例,介绍了两种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方案,同时对这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结果对比、整体模型受力分析等,而后又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措施,希望能够为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人员提供借鉴。关键词: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U323文献标识码:A某学校教学楼工程,建筑功能主要以教学、试验为主,地上5层,地下1层(半地下室),结构总高2095m。按照某市建设“关于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通知”,所有7度(015g)的学校建筑均按8度(02蔚设计。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屯类场地土。室内地坪为±0000m,室外地坪为1450m,地下室结构底板上皮标高为4100m,地下室建筑地坪为3900m,地下室结构层高41m。一、计算模型与分析1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结果对比该建筑工程要求地面以上窗户的高度为30cm,同时要保证窗户沿着两柱贯通,要想满足这一要求,地下水挡土墙与顶板之间都不能相互连接。正是因为如此,该工程的模型嵌固端,无法充当地下室顶板,嵌固端应该设计到顶面之上,地下室有245cm深入地下。此次工程中共有两种模型设计方案:第一种模型方案,根据6层框架进行相应的设计,既不设计挡土墙,也不设计地下室。使用PKPM软件来进行模型设计,输入参数数据时,地下室层数一栏填写0。第二种模型方案,输入参数数据时,地下室层数一栏填写1。高位窗根据剪力墙开洞方式来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发现,如果考察整体指标,则第二个设计模型方案比较好,第一种设计模型方案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第二种模型方案因为是剪力墙结构,而且参数数据是一层地下室,此时就会明显出现侧向刚度突变的问题,弯矩与第一种模型方案相比,明显要大;第二种模型方案框柱内力值与第一种模型方案相比,明显很大,横向纵筋与竖向纵筋,第二种模型方案都要比第一种模型要打,但是框柱箍筋这两种模型方案都没有明显差异。2整体模型受力分析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因为第二种方案中需要设计挡土墙,而挡土墙的刚度非常大,同时受到周围土体非常大的约束,所以地层侧向刚度要非常大。此时就框架来说,刚度难以均匀,地上一层是最为重要的突变位置,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剪切破坏。因为挡土墙与框架柱存在着比较大的约束力,而底层框柱同时会受到水平荷载的影响,这就使得窗户高度范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