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存在,认识到产生分数的必要性。
2在学生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
数学具有统统的知识结构,许多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领域的概念中,许多概念联系十分密切,如“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中许多概念内在联系密切,而且它们都是基于“整除”的概念而产生的。
因此,在学生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是本领域概念引入的较为多见的策略。如学生在学习《认识质数与合数》时,是通过“找出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的过程,来发现质数与合数的特点的;又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乘法》时,是通过发现“加数相同”加法算式来引入的。这样的引入方式,学生已有概念不仅能构成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概念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数学概念体系。
3在学生详尽计算的基础上,引入概念。
24
f在本领域的概念中,有部分概念是基于详尽计算环境产生的概念,如余数、相似数、循环小数以及方程的解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引入方式需要结合它们的产生背景,也就是在学生详尽计算的基础上,引入概念。如五年级学生认识循环小数时,引导学生分组计算“1÷4、
17÷16、28÷18和786÷11”四道计算题,在计算过程中发现“1÷4025、17÷1610625、28÷1815555……、786÷1171454545……”进而借助“28÷18、786÷11”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经历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更好认识这些概念的特征。4在数学文化的传播和介绍中,引入概念。
在本领域的概念中,少数概念在现实生活难以找到原型,还有些概念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数学文化的传播和介绍中引入概念,可以丰盛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如作为数学概念的因数和倍数,很难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直接的运用,怎样让学生体会它们产生的必要性呢?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谈话交流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知识,引出了因数和倍数,进而揭示课题,让学生体会到因数和倍数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既揭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与代数”领域概念有用教学的形成策略
1在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建立概念。
本领域中,有许多概念属于上位概念,并且采用定义的方式来呈现,如方程、比、比例等概念。学生在最初学习这些概念时,并不是从表述概念的意义出发,而是从直观特征出发再通过归纳的方式而获取其意义的表述的。因此,这些概念需要在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建立概念,基本过程是:提供详尽的实例→通过比较、类比等方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