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数与代数”概念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因此,探究有用的概念教学方式应受到重视。数学概念的内涵非常丰盛。有些概念处于核心位置,其他概念或由它生成,或与它有密切的联系;有些概念相互关联、前后承接,需要彼此比较和辨析;有些概念也并不仅仅用文字表征,图形、符号、模型等都可能更贴近本质。概念的教学如果只靠讲授和练习,很简易使学生“依葫芦画瓢”、思维僵化。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个基本途径来建构。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概念形成过程是根据数学概念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运用的,但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都需要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条件,详尽见下表。
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基本过程\\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基本过程\①感知详尽对象阶段;②尝试建立表象阶段;③抽象本质属性阶段;④符号表征阶段;⑤概念的运用介绍。\①唤起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②进一步抽象形成新概念;③分离新概念的关键属性。\内部条件\学生积极地对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辨析。\学生具备有意义的意向和相应的认识结构。\外部
14
f条件\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概念的本质属性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学生通过对外界的肯定或否定反应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不断进行选择,从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新学习的概念必须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概念或表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通常分为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巩固与应用概念三个阶段,但由于概念自身的特点、学生认知特点等许多因素影响,每个阶段的有用教学策略也不尽相同。
一、“数与代数”领域概念有用教学的引入策略
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入概念。
在本领域的概念中,有些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我们可以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入概念。丰盛的现实情境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主动的观察和积极思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三年级认识分数时,是从整数到分数的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因此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分数。教材上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在公园里玩耍、野餐的情境图,图中有许多分数的例子,如苹果一人一半,一个西瓜平衡分成了8块,一个月饼平分成了两块等许多“平衡分”的生活原型。通过以上素材,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把一个物体平分成若干份的现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