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当了冤大头
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2018年第2期
在修建颐和园及为太后祝寿的策划中,翁老师都是积极的倡言者及推动者,目的是尽早结束太后与皇帝之间的“传、帮、带”,让其早日退居二线。
◇雪珥
1894年11月,侵华日军攻占旅顺、大连,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人烟稠密的旅顺,顿成人间地狱,只留下36个抬尸烧尸的人。大屠杀的同时,日军发现在旅顺、大连的码头仓库中,居然整整齐齐地堆着6000吨铁轨,清一色的欧洲进口产品。日本迅速将这批铁轨作为战利品运回国内。这批铁轨,与《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一道,托起了日本腾飞的车轮。
这批铁轨,本来是为了关东铁路之用;而关东铁路,本来就是为了对抗沙俄与日本在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的侵略。此时的关东铁路,建设用地拆迁才进展到锦州府,通车才到达山海关。尽管在诸如滦河大桥(当时中国第一大铁路桥,全长6706米,共17孔,纯钢结构,詹天佑参与建设并在国内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进行桥墩基础打桩)等工程点上,都创造了足以令官方和民间共同自得的建设奇迹,但这条进展过于缓慢的“抗日铁路”,并没能赶超日本侵略的步伐。
工程延迟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据说,钱都被慈禧太后挪用作为她六十大寿的庆典开支了。
1893年4月(光绪十九年三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庆亲王奕曾要求李鸿章从关东铁路中挪出一些款项,遭到了李的婉拒。李在发给庆亲王的电报中说:“(关东铁路)需费浩繁,事难中止。前因庆典紧要,户部商借200万,极形支绌,岁仅百万可支,实难再分。”这是为庆典挪用铁路建设款的正式记载之一。
而一年后1894的《申报》(光绪二十年二月十六日)则回顾说:“今岁恭逢皇太后六旬万寿……在廷王公大臣,外省将军督抚,以及实缺提镇司道,各抒报效之忧。……户部总司出纳,更应力求撙节,遂将铁路经费暂停支放,为移缓就急之计。关外工程,今春并未开办。”
其实,即使不被庆典挪用,这笔款项也很难再被运用在铁路建设上。同日的《申报》透露说:为了修永定河,“部库支绌,无款可筹,何不以铁路经费为治河之用。盖以铁路为未然之利,永定河为已然之害,不可不统筹缓急也……”至少,在掌管财政的户部眼中,“铁路”是“未然之利”,铁路建设专项资金也是随时可以被挪用救急的。
据说,不只是关东铁路的款项被挪用到庆典上,连北洋舰队的军费也被用于修建颐和园。其实,慈禧太后是个冤大头。真正热衷于办一个奢侈生日、建一个奢华行宫的,另有人在。
这个人,首先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