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学科核心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着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当前中学生们由于课业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使之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更能够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等
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健身知识技能满足学生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需要;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满足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体质的需要;在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尊、自信、形成意志力、满足自信地从事体育活动,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的需要;因而体育教师应把每节课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健身知识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健身、健心、育德、个体社会化、体育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培养。
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一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二是体育文化的培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体育知识主要有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则包括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以及体育评价的技能等。三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内容。健康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状态的健康,还有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它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保证,在健康素质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锻炼。四是体育意识的培养。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受到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五是体育品德的培养。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和措施(一)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加强体育素养的培养
f教学理念是教育活动的指导,在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中,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