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先找学生翻译,提醒学生:翻译时大家要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必须加入很多连缀成分,这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比兴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真诚的忧思和呼唤。关键词“枉”字非常重要,表达了对贤才的真挚与尊重。
从这两解中我们看出了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慕以及对贤才难求的无限感慨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厚重忧思,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你的理解和朗诵把这种忧思表达出来?找同学有感情朗读。
3、诗人在第四解中表达了功业未就的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真的喝醉了吗,怎么想摘月亮啊?提示:乌鹊即乌鸦,此处以良禽择木而栖喻贤才择主而事。“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引用前人成句,16页注解(6),这里曹操向贤才们表达了诚心和自己的广阔胸襟,这句话等于曹操拍着胸脯向人才保证: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请放心我一定不会“才”满为患,快来投奔我吧,让我们一起来干大事吧。
f“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但不管哪种,结果都是“天下归心”。曹操最终的梦想是要一统天下,万民归心,这就等于为天下贤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动的蓝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真正的人生目标,作为领导者曹操在这一点上和人才们形成了伟大的共识。
4、教师提问:大家看看我们没有分析的第一解中诗人是否流露了其他忧思呢?
学生完全可以读出曹操忧的是人生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真相的哲学思考。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人生命悲剧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汉王朝的兴盛繁荣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而对世俗生活的留恋也让人们越发觉得生命的短暂。这种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在后代诗歌中比比皆是,同学们能想到哪些诗句?
参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f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提示学生:我们学习诗歌,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善于联系以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