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遭到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而随着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小生产者数量增多,也产生了谋求政治地位的愿望。墨子这些言论在当时是进步的。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但他追求的“兼爱”在阶级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2儒家:孟子、荀子。
f孟子名轲,邹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请大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分别摘自《孟子尽心下》《孟子离娄下》提问:请大家概括孟子的思想倾向。教师在学生阅读、回答的基础上分析:其思想倾向为“仁政”,是对孔子“仁”和“以德治民”思想的发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朴素的民本思想。荀子名况,赵国人。请大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材料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自《荀子》提问:请大家概括荀子的观点并指出其思想倾向,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教师在学生阅读、回答的基础上分析: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认识、利用和改造能力的增强。3道家:庄子。庄子名周,宋国人,他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鄙视富贵利禄。4法家:韩非子。韩非是韩国贵族,法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而不必拘泥于成法。这反映了法家“厚今薄古”的历史观。他主张“法治”,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以严刑峻法统治臣民。他还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提问:应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战国时期,奴隶制度为封建制度所取代,同时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