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关系的最高伦理准则。要求人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认为“苛政猛于虎”,主张以德治民。强调“礼”是孔子的另一个重要观点。“礼”实际上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在孔子心目中,周礼是最理想和完美的,可惜春秋社会的现实是“礼崩乐坏”,因此他主张“克己复礼”。这反映了儒家学派“厚古薄今”的历史观。提问:孔子的“仁”“以德治民”和“礼”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f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概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以德治民”是其政治思想,是“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而“礼”则是“仁”的具体规定。
②孔子的教育成就。孔子晚年在鲁国全力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奴隶社会“学在官府”,教育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他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这些原则一直沿用至今。③孔子编订古籍。孔子晚年还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易》《春秋》五部书,就是后来儒家的“五经”。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遂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学派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墨家墨翟
“兼爱”“非攻”“尚贤”
儒家
孟子荀子
“仁政”“民贵君轻”唯自然界有客观规律,应利用其为人类服务,具有唯物思想
道家庄子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禄。
法家韩非子
“厚今薄古”“以法为本”、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各学派的思想主张。1.墨家:墨子。请大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摘自《墨子》提问:请大家指出墨子的思想核心,并说明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分析其积极意义。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分析这些言论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深受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