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爆破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表1隧道工程统计
二、地质概况本段隧道工程沿线地质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尤其是岩溶地质发
育,哪隧道洞身处于岩溶水平循环带内,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突泥、突水,地表失水,按I级风险隧道管理;同时煤层瓦斯及采空区、顺层、危岩落石众多,高山、竹林山、甲界坡、苗天隧道属高瓦斯或具有瓦斯突出隧道。
地层岩性:沿线地层出露较为完全,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皆有分布。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类可溶岩为主,相间分布板岩、泥岩、砂岩、页岩及煤系地层,局部地段有玄武岩分布。
地质构造:区域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线密集,断层发育,以近SN和NE向断层为主。
水文地质特征:沿线通过长江水系上游地带,线路通过的主要河流有洛北河、南明河等。
不良地质:沿线不良地质主要有岩溶、煤层瓦斯和采空区、滑坡、危岩落石、岩堆、泥石流、顺层、软质岩风化剥落等。
特殊岩土:特殊岩土有人工弃土(碴)、软土及松软土、膨胀土、红黏土等。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测
f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三、光面爆破理论隧道光面爆破采取微震动控制爆破技术。为控制超挖,周边采用
光面爆破方法。隧道光面爆破要求周边眼爆破既能将岩石爆落下来,又能形成规整的轮廓,尽可能保留半孔痕迹,减小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减少超挖量。装药集中度q、最小抵抗线W直接影响周边岩石的爆落效果;“规整轮廓”主要与炮眼间距E、炮眼密集系数mEW和最小抵抗线有关W;半孔率主要与不耦合系数Dd炮眼d炸药有关。因此,影响隧道光面爆破效果的主要参数应是:炮眼间距E、炮眼密集系数m、装药集中度q、最小抵抗线W、不耦合系数D。而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这些参数整体上处在某一正确的范围内,才能达到理想的光爆效果。
影响光面爆破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围岩地质条件、炸药特性、断面形状和大小、钻孔质量等。其中围岩地质条件和钻孔质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实践表明,通常的光面爆破参数取值范围如下:炮眼间距E8~15d、炮眼密集系数m07~10、最小抵抗线W10~20d或者WEm、不耦合系数D15~20、装药集中度q004~04kgm。
具体计算设计方法有:工程类比法、半经验半公式法、理论计算法。
四、钻爆设计各级围岩开挖施工方法见表2。
表2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览表
f作业地段Ⅱ级围岩Ⅲ级围岩Ⅳ级围岩Ⅴ级围岩洞口浅埋、偏压段明洞段
开挖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