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又分散在各个企业,刚刚发展为预备党员,马上又面临组织关系转接,忽视自身的忙乱,加上组织关系转接程序教育的相对滞后,使很多毕业生党员因不熟悉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单位难落实或变动等原因,迟迟未将组织关系迁移,有的甚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至失去了联络,不仅没有如期过组织生活,反而耽误了正常转正时间,有的甚至忘记党员身份,最终失去了与党组织的直接联系甚至自行脱党,十分可惜。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要解决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既要坚持党的基本政策方针,又要根据其自身特色在领导决策体制、工作体系、管理模式上探索新路。(一)创新领导决策体制,为学生党建工作争取发展空间。民办院校举办人的信仰不一定是马克思主义,他们可能是无党派人士,也可能是民主派人士,这对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意见》(中组发20007号)对民办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学校决策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符合条件的学校决策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中的党员可按照党的有关规定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目前这种机制在广大民办高校已经实行,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尽管如此,在决策实践中是存在信仰、关注角度、方案执行差异等方面困难的。要做到求同存异,党委领导在执行决策环节时,就要保证实现有党组织负责人进入董事会的决策领导层,保证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在高等教育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举办方首先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面对现实,民办高职院校党组织必须把握基本原则,即遵守《民办教育促进法》,按照党章和法规要求开展工作,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党委与董事会的关系,特别是进入董事会的党组织负责人,更要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争取董事会的理解和支持,探索建立与民办院校相适应的党委领导体制,努力形成一个“董事长、校长和党委书记(督导专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③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党建工作争取发展空间,保证党的基层组织顺利运行,保护党务工作者的合理权益诉求,保障学生党建工作有序开展。(二)创新党务组织机制,推动学生党建工作规范化发展。针对民办高职院校老党务工作者组织关系不在校内,年轻党务工作者流动性强的特点,学校的学生党建工作要建立以老党员为核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