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意义: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
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对于班主任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班级的稳定和上进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有了良好的保障。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老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二、研究内容:1核心概念:(1)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实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2)行为习惯:指人在一定情境中通过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自动化的个人行为方式。它是人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各类生活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依据习惯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能够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按照习惯的性质和层次水平,能够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依照人们日常活动的领域,能够分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3良好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良好行为、健康倾向或社会风尚。本课题涉及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具体指: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良好的守纪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安全习惯;良好的学习
f习惯;良好的与人合作共处的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等。(4)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就是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行动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寻找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要解决的问题:(1)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强烈欲望。(2)在班级管理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