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了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加大了对公共服务,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3、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和培训体系,实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行就业实名制和劳动保障网络化管理,2007年开展各类就业培训686万人城乡基本实现比较充分就业,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7。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26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行应助尽助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体系,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城乡教师交流、城乡学校结对子发展等工程,完成450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完成乡镇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3。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五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新增906万人和1209万人,农民参加综合社会保险605万人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建立城乡一体的文化发展体系,全面启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启动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基本设施配套建设,以及农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二)市场化制度市场化制度城市化的过程实质是人类通过一定途径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到城市的转换的过程,而城乡统筹的城市化则更加强调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转变的质量和水平。这个转变过程需要付出必要的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政府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充的作用,但更多的成本支付实际上是隐含地通过市场化配置
f资源来完成的。在理想化的城乡一体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能够在城乡间自由流动,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达到在城乡间的最优配置,这一动态过程与城市化进程是一致的。但我国实行的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使得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发挥,城乡统筹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要依赖于政府力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成都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自由流动,建立了城市化进程中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市场化制度。1、推动土地要素自由流动。在城市土地方面,建立了统一集中的土地市场,推动土地要素自由流动。全面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确保了城市土地出让的公开、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