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3物流技术。加拿大普遍利用自动温控及检测设备,物联网和卫星定位等技术,在物流运输中,实时对冷藏温度变化、车辆运行、油耗和开门次数等,全面动态监控。我国不但此类技术落后,而且在农产品预冷、低温环境下分级、卫生管理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4专业人才。相较传统物流,冷链物流具交叉性、边缘性及复合型。如冷冻工艺学、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品控安全和电子商务等。加拿大教育培训体系完善,物流人才济济。我国高校没有设立相关学科,从业人员大都由传统物流转行,师傅带徒弟。本科以上学历34,硕士仅15。
(二)市场化程度比较
1冷链物流体系。加拿大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产供销一体化,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中间环节少,物流体系安全高效运转(图1)。我国则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协调衔接,在整个环节中,迂回运输,重复分拣整理,“冷冻自然解冻再冷冻”,“断链”时有发生中间环节多,时间长,增加农产品损耗,提升物流成本。
2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市场化,实质乃第三方企业的介入程度。加拿大市场化程度很高,大都为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从全球化角度来管理和配置资源,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我国冷链物流尚起步,区域性强,市场规模不大。第6次中国物流供给状况调查,大部分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第三方冷链物流仅5。除中外运、中粮和双汇等外,其它中小企业,均难达国际冷链标准要求。规模弱小,缺少组织和协调,仅提供冷藏运输服务,无法保证整个供应链低温控制。
3农民专业合作社。加拿大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市场占据很大份额。组织规模化生产,与超市等需求企业对接,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起关键作用。我国市场化程度偏低,近年虽引导开展农超对接试点,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资金扶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营上未尽规范。加之农产品生产标准不统一,竞争力不强,目前尚难实现农超的圆满对接。
(三)法规和政策环境比较
1法律法规。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依靠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检查和监督。我国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原则且笼统。政策大多为意见和规划,可操作性不强。有的照搬国外发达国家,某些条款不符国情。或缺乏相应技术和组织机构,难以实施。
2物流标准。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制订一系列规范标准,并实施严格的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制订较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