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已有标准覆盖面小,大多在储运环节,缺少上下游衔接管理与销售环节规范。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间交叉重复,或为指导推荐性标准,不具强制可操作性。一些规模较大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如速冻、肉食加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工、冰淇淋和奶制品及外贸企业,只遵循企业自身标准。HACCP未得到普及,标准化建设发展缓慢。
3政府扶持与监管。加拿大经验表明,政府引导和资金投入十分重要。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一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各环节衔接不紧密。一方面政府扶持不足,如冷库投资、RFID和GIS等信息化建设等,增加物流企业成本等,需国家给予扶持。政府的行业监管,也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此外在发达国家,“没有经过预冷处理的果蔬,就是不受欢迎的”,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而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集贸市场的开放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的常温流通,却司空见惯。从田间到餐桌是否保持低温状态,并不关心。民众冷链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三、借鉴和启示
借鉴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建成布局合理、标准体系健全、技术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运行管理规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对促进我国农民增收和保障食品安全,具重要意义。
(一)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政府引导扶持
首先法律法规,借鉴发达国家,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建立一个完备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其次标准体系。如制冷保鲜标准,涉及原料处理、分选加工、冷藏、包装标识、运输、配送销售诸环节。信息标准,包括数据采集、交换和信息管理,旨在产品监控和可追溯。国际规范的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如HACCP、GAP、GMP、GVP和ISO等。另外,还有冷链设施设备及工程设计安装标准。
政府宏观扶持和保障,一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土地、资金、信贷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二是绿色冷链运输通道,减免高速通行费用,支持跨区域加盟,放宽城市交通管制,在车辆审验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三是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规范行业秩序,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重点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前提。如《规划》中8大“重点工程”,涉及预冷、冷藏、运输和查验等环节。在农产品产地,建设一批经济适用的预冷设施。在批发市场等重要物流节点,建设一批设施先进、高效环保的冷库。在各大城市周边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节能型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