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云南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评价目标】1、识记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等概念。2、理解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3、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部分1、技能: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3、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二、理解部分4、操作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1基本特征: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2形成阶段:A、操作的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B、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a、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fb、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c、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d、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C、操作的整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a、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b、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c、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d、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D、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a、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