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出现租佃关系的普遍化。(因为无数小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4)作出的尝试?①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②农民阶层:爆发农民起义,提出了“平均”的口号。【探究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时期)。
f(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四、发展农业的主要活动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兴修水利;(1)原始社会:大禹治水。(2)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3)汉朝:关中地区灌溉渠道,关中农民的“井渠”、王景治黄河。(4)唐朝:设立渠堰使一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5)宋朝:有明确的奖赏制度(奖励热心兴修水利的州县官员)。(6)明朝:大兴水利。(7)清朝:重视河防、海塘及各地水利事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2、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时期:立井水车、高转筒车。(2)宋代时期:水转翻车。(3)明清时期:风力水车。【课堂小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板书设计】一、古代农业的起源与地位“神农”的传说;1、起源:2、地位:二、古代农耕的方式演变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演变:2、作用:三、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沉重的赋税和力役、贫者无立锥之地;1、沉重的赋税;2、沉重的力役;3、贫者无立锥之地;四、发展农业的主要活动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兴修水利;2、灌溉工具;【课后作业】【课后反思】本课内容涉及到古代史内容,学生并不是很熟悉。在课前我设置了课前探究,由学生课前分组合作找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在教学中,利用幻灯片设置出一些相关情境,让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