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内容解读:自觉保护环境是公民必备的素质素养。本课从什么是生态系统入手,向学生呈现地
球生态系统的丰富多彩,揭露破坏生态系统的危害,用对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如果说生态系统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话,那么展示学生的生活环境就拉近了学生与环保的距离,通过观察、调查、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引导学生掌握节水节电的方法,初步形成环保意识。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到小区公园或者郊外去亲近大自然,观察其中的植物、动物,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生态环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参与课堂交流和讨论。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交流和探讨生态环境的现状,通过体验讨论,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探究造成当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原因,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保护环境的具体举措,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真正落实保护环境的行为。
3.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并借助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论述,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意识、能力与方法。2能够通过观察、调查、体验,了解各大生态系统,明晰生活环境污染现状。3通过情境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对以上问题亲身体验,思考辨析,作出判断。4初步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学会节水节电的方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知识与技能:重视生态平衡,反思生活污染,知晓节水节电对保护环境的重大作用。教学重点:了解各大生态系统,明晰生活环境污染现状,初步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学会节水节电的方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f教学难点: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意识,并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到小区公园或者郊外亲近大自然,观察其中的植物、动物,
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生态环境的美好。2准备教学用的PPT。3拍摄学校小池塘的视频。4准备相关的头饰、彩绳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引言导入
1、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课前,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收获一定很多吧,你们在哪里?看到了哪些大自然的朋友?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快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3、学生交流分享走进大自然的感受,介绍自己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