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道德与道德教育问题相对于我国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国家经济、政治、外交和教育问题而言,当代我国道德问题似乎是一个更为沉重的话题。媒体报道的“冷新闻”远比“暖新闻”多,前者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这方面事例不胜枚举。这些新闻人物背后隐藏的是自私、冷漠、无耻等非“善”的心理。当然,不排除由于媒体的特性导致的受众获得信息有偏差其实道德问题比经济问题涉及面更广、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更大更深更远,因此不能不说这是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但这一问题又是极为复杂的问题。其原因既有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又有当下政治、经济、心理等各种因素。所以尽管社会呼吁和媒体宣传力度很大,但从学术界来说敢于研究这些问题的人少而又少,知难而退,而且从教育实践、特别是学校教育实践来说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形成了回避的态度第一章概述本章主要涉及道德和品德两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关系、品德的结构以及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第一节道德与品德的涵义及其关系一、道德的涵义与内容(一)道德的涵义道德由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支持的、调整人与人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教材(p7)“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这一定义回答三个问题:1道德用来干什么道德规定了人在与别人相处时应该怎么做。当人们都能按照道德去行动时,人与人之间就能保持理想的和谐的相互关系,社会也才能变得有序道德使人的行为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并且使其成为约束和调节人的行为的心理机制2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共识,它以人们结成群体后产生的和睦相处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交往和合作,彼此独立,老死不相往来,就不会有这样的需要,也就不会有道德的产生人们出于对彼此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协商达成了和睦相处的行为法则的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形成共同遵守的规范的可能性,道德也就失去其力量3道德依靠什么维系道德的存在与维系需要两种力量的支持:社会舆论和个人信念舆论是这种共识的外在表现,是人观念的外化,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倾向;信念是个人心中的坚定认识,是将共识转化为共同行为的内在动力如果失去这两种力量的支持,道德就会名存实亡现在之所以说行为失范、道德沦丧就是因为现在所谓的社会道德没有得到这两个方面的支持,成为虚假的道德、无力的道德原因在两个层面:一是人们认识的问题,即所谓多元化认识,既缺乏共同的是非观念,又处在是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