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内设备。
32配件施工梁截面宽度要大于200mm,截面高宽比低于4,净跨和截面高度比大于4。梁配筋确保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在25以内,计入受压钢筋梁端混凝土受压高度、有效高度比不超过035。梁端截面地面、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比值高于03。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最大间距、最小直径要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标准,梁端纵向收拉钢筋配筋率在2以上时,箍筋直径要增加2mm。抗震墙厚度大于160mm,不低于层高120,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厚度不低于200mm,不小于层高的116,1~3层为加强层,暗柱箍筋间距为150mm,双排钢筋间的美化拉筋距离为400mm。4~29层暗柱箍筋间距为200mm,拉筋为600mm。横纵钢筋配筋率不低于025,采用双排布置方案,拉筋间距为600mm,直径为6mm以上。此外,在顶层连梁纵向钢筋锚固范围内要增设箍筋。如果发生了地震,为了能够
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要尽可能避免次生灾害发生,所以在给排水、供暖、
空调、电力系统、热力系统等工程设备设置抗震支架,包括锚固件、抗震连接构件、加固吊杆、连接管、斜撑、型钢等。
33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目前,国内外研究装配式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多以试验方式进行,但试验在试验条件、经费等的制约下不方便大规模展开,同时基于装配式框架节点自身特
点的数值模拟还相对欠缺,而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数值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其提
供了条件。当前节点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梁柱杆系单元的分析方法,使用Ope
SEES梁柱节点宏观模型对装配式节点进行二维分析,研究了减隔震节点的抗震性能。此方式的特点是对构件细部进行简化,建模过程简单,效
率较高,但难以反映结构局部与微观响应。另一种是基于三维实体单元分析方法,
用ANSYS软件对通过焊接或高强螺栓连接的装配式节点进行三维非线性分析,发现其与现浇节点的滞回曲线拟合效果总体上吻合较好,但由于未考虑钢筋、型钢
与混凝土的黏结滑移,致使恢复力曲线的捏缩效果较差。利用ANSYS软件对无黏结钢绞线连接的节点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发现在加载初期,模型分析与试验的结果差别较大。用ABAQUS软件对配置了耗能棒的预应力装配式节点进行了三维实体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此方式分析方法精确,但建立过程繁琐,需花费
大量时间且收敛困难。两类方法在实用性与准确度方面有所差异,在效率与精度
f上难以统一。因此,需结合装配式框架节点自身特点,进一步发展高效精准的模拟方法。
34边界条件与荷载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柱脚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