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刘毅楠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年第10期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很多经典的诗词歌赋中隐含了非常之多让人难以言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我们高中课本中所选的那些作品,都是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精华。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体现了人文关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哲学家弗兰克尔说过:“文明社会是通过人文科学来思考重大问题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语文本身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是“器用”还是“道体”;它满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因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这方面古典诗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曾鼓舞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崛起而不断探求真理,革故鼎新;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真挚质朴的朋友之情成为人们称道传颂的佳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对天下贫苦人的同情心和阔达的襟怀,使人感触至深;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出了普通而崇高的母爱,成为千古绝唱;陆游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从心灵深处流出了诗翁对幼儿的舐犊之情;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概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浩然正气,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面对淫威,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所有这些古诗词渗透了一定的人情美、人性美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于教育学生在当前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洁身自爱,健康发展。二、培养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真情美:艺术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铸真景,真挚浓烈的感情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感情,古人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只有客观事物使作家“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