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系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的老粘性土层;第8单元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的砂土层,下伏15单元层为白垩下第三系岩层DNke。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分布情况描述见下表:
142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层间承压水两种类型。1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1)层杂填土和(12)层素填土中,接受
3
f大气降水及地表散水、地表水体的渗透补给,水量有限,水位不稳定。区间施工期间,上层滞水是基坑内积水的主要水源,必须予以处理。勘察期间测得场地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在地面下035~400m间,相当于绝对标高1646~2224m。2)承压水孔隙承压水赋存于场地的(81)层粉细砂混粘性土、小砾石,(82)层粉细砂混粘性土、砾卵石层之中,水量较丰富,具承压性。由于场区承压水与XX水体有水力联系,因此其水位亦随XX水位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判定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15围护结构设计情况1、本区间基坑采用明挖施工。主体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坑开挖深度约94~1060m,结构覆土22~37m。区间两端现状为空地,场地开阔,基坑在靠近XX站端采用上部放4m高缓坡,下部基坑采用SMW工法桩1道钢支撑支护;靠XX园站端采用放坡开挖局部
4
f放坡基坑坡面存在较厚软弱土层处采用Φ650500深层搅拌桩水泥土挡墙进行加固;内环北路至中环北路穿越十一、十二住宅小区段明挖基坑采用SMW工法桩2内支撑围护体系。基坑边坡坡面采用100mm厚C20喷砼,内设Φ8200×200钢筋网,并采用Φ201200×1000
短筋固定坡面。2、本区间两端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面最大沉降≤02H,放坡开挖边坡土体水平位移≤50mm;区间中部五号路部分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地面最大沉降≤015H,水平位移≤30mm(H为基坑开挖深度)。3、本区间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40~1060m。
4、本区间基底位于62、62a、62b粘土层和73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中。62、73层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62a、62b层需经补强加固处理后方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基底及坡脚搅拌桩加固均采用Φ650550深层搅拌桩,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桩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实桩水泥掺量为14,空桩水泥掺量为5。5、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施工时基坑边6m范围内不得有任何
5
f堆载,6m范围以外至基坑1倍深度范围内的地面不得堆土,且超载不大于15kpa。6、沿基坑围护桩边或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