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可能认真看。可直到今天,许多学校仍然还在要求各班填写《班级日志》。本来,《班级日志》是班级行课过程的历史记载,是班级教学情况的客观反映。但是,《班级日志》的检查确实费时耗力,几十上百个班级的学校根本不可能落实此项工作,许多学校都是流于形式,《班级日志》的效益为“0”。那么,沿用几十年的《班级日志》该向何处去呢?
一些学校为了教师自身的发展,规定教师每学期必须写教学论文和反思。此举的初衷是非常好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好办法。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教师都是采取网上下载或者刊物摘抄的方式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考评。而论文
f和反思课例上交到学校后,也无人翻看检查,就直接装入教师个人档案,从此无人问津。长年累月,有的教师上交的论文已经厚厚一大叠了,却始终不见他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提高,更未见其有论文公开发表。这种只问“形式”而不问效益的做法,为什么就那么顺理成章呢?人人都知道是“0”效益的规章为何就不能改变呢?其实,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鼓励教师认认真真地写实实在在的教学论文和反思也是有切实的办法的,关键是我们的领导要时时处处把管理规章的效益放在首位,而不要强调形式。
管理就是要管人。但管人就一定要管心,就一定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把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的基本需求,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提高管理的效益。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