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阶段,在提出项目概念,准备项目开发计划和验证计划的同时,应当考虑建立初步的项目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并对以下问题进行风险管理:(1)通过风险分析确定是否进行项目供应商审计,确定审计的频率和范围。(2)项目可行性风险分析(资金、人员、设备、时间、保障措施等)。(3)由变更引发的项目的风险管理:评估厂房、设备、药品、生产工艺的变更后进行技术转让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确定实施变更时,所需要采取的适当措施,如再验证,补充检测等;评估变更对最终药品有效性的影响。442开发阶段的质量风险管理项目生命周期的第34阶段,是项目的设计、开发阶段,主要包括对用户需求进行确认和实施相应的开发方案。应该对项目确定的需求和制定的具体措施进行风险评估,确认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危害程度,并在项目批准和执行前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443项目测试阶段的质量风险管理
f在项目生命周期的第5阶段,是进行项目接收测试和进行风险控制的阶段,执行降低风险的措施并确认这些措施的结果,确认风险消除或者降低到了能够接受的标准,基于风险控制的结果做出项目是否放行的决策。以下是一些风险控制的措施和对这些措施的风险管理内容:(1)确认验证,采用最差情况来确定验证活动的范围和程度(分析方法、工艺、设备和清洗方法等)。(2)取样过程和监测,评估过程控制的频率和程度,说明在进行参数放行和实时放行时应用工艺过程分析技术的合理性。(3)制订SOP和指导性规程,确定文件的必要性和内容。(4)制订预防性维护和校准计划。(5)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频率、范围、有效性以及判断员工介绍培训的能力,是否能够可靠地完成操作。(6)制订防护计划,确定防护措施和防护用品。(7)制订应急计划,针对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预案和报警限度。444项目运行阶段的质量风险管理在项目生命周期第68阶段(项目的运行阶段),应考虑按照GMP及GSP的原则结合以下内容进行风险审核或实施风险管理:(1)年度药品回顾,对数据的趋势进行选择、评估和分析。(2)偏差、OOS(检验结果超标)和技术投诉的调查,确定潜在原因和整改措施。(3)环境检测的回顾,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用于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再验证或改变取样方法等。(4)稳定性试验,确定储存条件和运输条件的偏差对药品质量带来的影响。(5)GMP、GSP审查(内部外部),帮助进行资源配置,制订检查计划、检查频率和检查强度,确定后续管理的必要性。(6)变更对验证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