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发展。人的发展不是单纯地表现为情绪过程或心理过程,而是将个人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加以结合,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3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
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
(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
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
(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
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五个阶
段是埃里克森针对弗洛伊德的五
个阶段提出来的。
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
(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
(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
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
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第三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P43二、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
理论P44(一)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
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是成熟。指神经系统的
成熟。
第二是练习和习得
经验。第三是社会经验第四
是平衡。
皮亚杰认为,关于心理发展
的动力,他属于毁讲内外因相互
作用又讲发展的观点。皮亚杰认
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
的遗传,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
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
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
应。
适应有三种方式:
(1)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
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2)顺应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顺应是图式的质变。
(3)是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暂时的,而不是绝对的。
皮亚杰认为,心理是按一定阶段发展的,阶段的具体含义是:
第一,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过程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心理发展表现明显的阶段性。
第二,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决定着该阶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