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一【摘要】近来国内国外有些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制度的改革、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我国已经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应该尽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本文认为,我国尚不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目前政府应尽量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的形成,而不是贸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关键词】自由兑换资本账户市场化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
f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长期以来,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为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我国推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账户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