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时一课时主备
副备
1.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
教学
文章内容。
目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标
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
重点:领悟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极其重要性。
难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则消息:四川一名女高中生以较高的分
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
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学生自由
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发言。
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
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个
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检查预习,明确目标
1作者简介:
2读准字音:
丁肇(zhào)中不知所措(cuò)
3释词: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教师多媒体展示,学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生识记。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目标,积累字词,资料助读。
齐家:整齐家政。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
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
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学生速
明确: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读,讨论交
全文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流。
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
二次备课
f四、精读课文,理解观点
探究1:“格物致知”是丁教授点出论题后提出
的一个重要概念,结合课文,说说它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①丁教授认为在传统教育意义上“格物致
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
下”。②丁教授认为其真正意义是“探察物体而得到
知识”,这意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
学生各抒
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己见,讨论交
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流,教师巡回
代对于格物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