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行程问题基础
教学目标1.行程的基本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行程题2.掌握单个变量的平均速度问题及其三种基本解题方法:“特殊值法”、“设而不求法”、“设单位1法”3.利用对比分析法解终(中)点问题知识点拨:一、s、v、t探源我们经常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用到s、v、t三个字母,并用它们来分别代表路程、速度和时间。那么,为什么分别用这三个字母对应这三个行程问题的基本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表示时间的t,这个字母t代表英文单词time,翻译过来就是时间的意思。表示速度的字母v,对应的单词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单词是velocity,而不是我们常用来表示速度的speed。velocity表示物理学上的速度。与路程相对应的英文单词,一般来说应该是dista
ce,但这个单词并不是以字母s开头的。关于为什么会用s来代表路程,有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说法,就是在行程问题的公式中,代表速度的v和代表时间的t在字母表中比较接近,所以就选取了跟这两个字母位都比较接近的s来表示速度。
二、关于s、v、t三者的基本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可简记为:svt可简记为:ts÷v可简记为:vs÷t
三、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典型例题:
模块一、简单行程公式解题
【例1】韩雪的家距离学校480米,原计划7点40从家出发8点可到校,现在还是按原时间离开家,不过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那么韩雪几点就可到校?【解析】原来韩雪到校所用的时间为20分钟,速度为:4802024米分,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即现在的速度为241640米分,那么现在上学所用的时间为:4804012分钟,7点40分从家出发,12分钟后,即7点52分可到学校.【巩固】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下午3点,一辆马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每小时走10千米;晚上9点,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为了使汽车不比马车晚到达乙地,汽车每小时最少要行驶多少千米?【解析】马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100÷1010小时,在汽车出发时,马车已经走了936小时。依题意,汽车必须在1064小时内到达乙地,其每小时最少要行驶100÷425千米.【巩固】两辆汽车都从北京出发到某地,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15小时可到达。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如果客车想与货车同时到达某地,它要比货车提前开出几小时?【解析】北京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