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预设,只能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解决掉,又不断的引导学生提出了“喜欢音乐的和喜欢美术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在这个环节有占用了不少时间。应该如何引导才能避免学生提出与教学设计不符的问题,这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重视的地方。在认识集合时,我给出数据让学生画集合图,但在出示练习中,我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先给出了集合图,再让学生填上数据,本来这个环节我想让学生自己把各种蔬菜放入集合图中,但我没有预设学生,学生的个子矮够不着。我应该在制作课件时,把给出的题放在下面,集合图放在上面,这样学生就能解决了。
第三个问题是第四个环节的拓展延升。我的教学设计中多了一个条件“两者都不喜欢的”,其实这是集合中的排除概念,我引导的不到位,学生也学的模糊,第二次执教中,虽然也提到了,我觉得还是不深刻。我应该把包含和排除思想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三、教师教学状态的变化
在这两次执教中,第一次执教是我班的学生,我对学生也比较了解、熟悉,我的心态比较放松,虽然课中也出现了一些意外生成,但我还是比较自如的解决了。第二次执教时,一方面不是我班的学生,另一方面很多领导听课,心里压力很大,对学生的意外生成资源利用的不是很好,该小结的地方也忽略了。课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得都很出色,但我没有积极的评价学生,评价语没有跟上,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一次备课是从我自身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学生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意外生成,在第二次备课时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较多,因此一些生成资源我能自如的加以利用。
经过两次执教公开课,自己感觉进步很大,无论备课,还是课堂设计环节,我想得更深刻了,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增强了,我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不断提升自己,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