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论文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形成数学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而开放式教学便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这种教学可促进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思维,使其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得到更好的发展。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满足,也使水平较低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还可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创造性得到更大激发与提高。所以近些年来笔者对开放式数学教学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和可喜的成绩。
所谓数学的开放式教学,就是让学生的数学活动、数学的教学内容及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开放。教学目标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应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参与探究的环境。
一、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视学
f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就拿老师在学生座位的安排上说,很多老师往往采用秧田式的座法,(学生正襟危坐,脸一律面向黑板,后面的学生只能看前面学生的后脑勺),这种坐法很不利于学生交流合作。所以为了方便学生交流,教师应改变这种坐法,将班级学生划分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原有的秧田式座法改为马蹄形,蜂窝型或t型等排列方式。组内成员以5、6、7人为宜,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种小组排列座位的方式,缩短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方便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开放式数学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环境。为了更有利地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深入探讨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想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启迪。
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多种开放性的问题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尤其是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比如,创设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在学习“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新课引入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有一块三角形梨园,梨园一边bc靠近幸福河边,a处建有恒温保湿库。要把这块梨园按人口分给2人、3人、5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