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模拟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1、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修己、立己、成己”,以养成个人的“个性、智能、学识”,并要外化出去。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A:“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C:“文化本位论”价值取向D:“官本位”价值取向2、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A:吉、凶、军、宾、嘉B:温、良、恭、俭、让C:恭、宽、信、敏、惠D:天、地、君、亲、师3、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纲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里的《纲要》是指()A:《中小学德育纲要》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立足岗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乐于承担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认真制订保教计划,精心备课,组织活动,这反映了教师的哪项道德规范()?A:为人师表,文明廉洁B:爱岗敬业,乐于奉献C:教书育人,因材施教D:关爱幼儿、家园共育5、班级建设设计以__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6、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__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内部知、情、意、行诸因素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跟德育内容及方法之间的矛盾
f7、实际意义取决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人们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理解的是()A:约定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C:纲领性定义D:操作性定义8、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611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自卑感B:内疚感C:勤奋感D:主动感9、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