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蛋白,才能通过血液运输进来,路线是:⑥→⑦→②④→⑩→⑨。而细胞呼吸作用所放出的二氧化碳也是由血液运送到外界去,路线是:⑨→⑧→①③→⑤→⑥。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三、利用毛细血管的功能了解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前后的性质变化
前面已经学习了血管的知识,知道了毛细血管有物质交换的功能。同样,在经过毛细血管之后,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也会进行交换。在肺毛细血管⑥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外界的氧气交换,血液含氧量增多,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而在其他的器官毛细血管⑨处血液中的氧气与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血液如果不经过毛细血管就不会发生改变。在上述基础上,我用彩色表示两条循环途径的颜色:⑨→⑧→①③⑤→⑥为蓝色,表示静脉血;⑥→⑦→②④→⑩→⑨为红色,表示动脉血。这样,学生从颜色上一看就明白,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我们的身体中,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四、用“1,2,3,4”识记血液循环
血管、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等知识都比较抽象,专业名词多,知识点琐碎,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很大的难度,而这些内容都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利用“1,2,3,4”帮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血液循环。“1”是一个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途径的中心结构和动力器官。“2”是2个循环、2种血液和2种变化。2个循环即体循环和肺循环;2种血液即动脉血和静脉血;2种变化即体循环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是3种血管和3种瓣膜。3种血管是动脉管、毛细血管、静脉血管;3种瓣膜是动脉瓣膜(在心脏出口处)、静脉瓣膜(在静脉里)和房室瓣膜(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用于防止血液倒流。“4”是4个心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
五、综合应用:血液流经某一器官前后成分的变化
在本节中,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消化系统方面的知识,可以用其中的一个器官与血液循环联系,看看当血液流经了这个器官之后其中的成分有什么变化。以小肠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小肠是一个怎样的器官?归纳出:(1)小肠是一个普通的器官,它的细胞需要消耗氧气和有机物(营养物质),并放出二氧化碳和产生一些废物(尿酸和尿素等)。(2)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壁能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3)小肠所吸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