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
作者:秦晓兵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0期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而盈余管理则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以寻求有利于自己的财务结果。但不管怎样,盈余管理是违背中立性原则的,它造成对外报表有所偏重,进而误导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决策。企业管理者之所以能在盈余管理上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其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在现实中,会计信息提供者(企业管理当局)通常比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更多的企业内部信息,从而使管理当局利用盈余管理获得有利财务成果的行为成为可能。本文将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形成动因、基本特征、利弊以及为减少盈余管理需要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
显而易见,企业产生盈余管理的最终动因是通过盈余管理获得私人利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希望获得更多的分红、认股权和晋升机会,由于企业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等)之间利益的不一致,两者追求的目标是有差异的,行为的动机或激励手段也不统一。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与利益主体的利己性,使得企业管理当局有动机也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
另外,还存在税收动因。目前,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企业管理者就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避税的目的;管理人员希望在更换期间“表现”自己的管理才能,夸大自己的管理业绩以及粉
饰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来对付诸如银行业、保险业的管制和监控或者寻求政府的帮助和保护等动因。
二、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2、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