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橼酸盐很容易达到中毒水平(约1gL)。正常情况下枸橼酸钠在肝内很快代谢为碳酸氢钠,故缓慢输入不致引起中毒,但大量输入时枸橼酸钠可与钙
f结合,导致血钙下降而抑制循环出现脉压小、血压下降及低血钙所致的手足抽搐,所以每输1000ml血时,常规给钙剂1g预防发生低血钙。
7、高血钾:
全血和红细胞在保存期间,随着库存时间的增长,其血浆中的钾含量也逐渐增多,这是由于红细胞中K+外溢。大量输血可引起钾中毒,患者血浆中钾浓度达到8毫摩尔L时,可引起心电图显着改变,约为10毫摩尔L时,可认为是即刻死亡的原因。
8、氨血症:
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增长,血中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贮存到3周的血中氨的浓度可约等于新鲜血中氨浓度的89倍,所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应给大量贮存血。
9、酸碱失衡:
需大量输血者常有休克及代谢性酸中毒,大量输血可加重酸血症,可考虑每输500ml加入5%碳酸氢钠35-70ml。
10、体温过低:
大量输入冷藏的库血,使病人体温迅速下降,而发生心室纤颤(特别在低钙高钾的情况下更易发生)。故大量输血前将库血在室温下放片刻,使其自然升温;一般主张温度20℃左右再行输入。
f11、输血后紫瘢:
是输血后发生的急性、免疫性和暂时性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年龄1680岁不等。发病机制与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有关。由于抗原阴性患者输入抗原阳性的血小板,产生同种抗体,破坏血小板。
12、肺微血管栓塞:
血液在贮存过程中,由白细胞、血小板、细胞碎片、变性蛋白及纤维蛋白等形成大小不等,直径为20~80μm的微聚物。在大量输血时,这些微聚物可以通过孔径为170μm的标准输血滤器进入病人体内,可广泛阻塞肺毛细血管,造成所谓“输血后肺功能不全综合征”(又称肺微血管栓塞)。病人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甚至死亡。心脏手术施行体外循环时,微聚物可直接引起脑部微血管栓塞,造成偏瘫。
13、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发病率约为%。是发生于输血期间或输血后的并发症以急性缺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点是导致输血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输血后白细胞激活或聚集在肺微血管释放出的细胞内生物活性因子诱发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肺水肿。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6h内通常1~2h内出现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与体位无关的、突发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紫绀、咳嗽、发热、烦躁、低血压等极少数患者也可较迟48h后出现上述症状。(14)输血相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