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句子,体现了我们寻找雷锋叔叔的迫切心情,运用的是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表达出了真挚的情感。(3)引导学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好两个“你在哪里”,读第二个“你在哪里”要比第一个读的更急一些。(4)句式练习出示句子:沿着长长的小溪。指生读一读这个句子,注意停顿。
4
f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师引导:这种句式在课文中还出现了几次,请大家来找一找并读一读。教师相机出示另外的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并且再仿照这个句式造几个句子。2、出示第二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大概意思。(1)教师指导:我们在小溪边找到雷锋叔叔的足迹了吗?(找到了)他在小溪边干什么?(他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送孩子回家。)(2)雷锋叔叔冒着细雨,送孩子回家,一路上走的非常的艰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抓住“抱着、冒着、泥泞”这三个词语,体会雷锋叔叔在雨中抱着迷路的孩子艰难行走的情景。(3)尽管天下着蒙蒙细雨,道路泥泞,但是雷锋叔叔仍然送迷路的孩子回家,他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啊。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3、教师小结:读了第一二两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雷锋曾经冒着蒙蒙的细雨送一个迷路的孩子回家。4、引导学生体会第一二两个自然段一问一答的形式。出示第一二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这两段形式上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采用问的形式,第二自然段采用答的形式,一问一答,构成了两个自然段。师生共读第一二两个自然段,教师读第一自然段问的内容,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答的内容,进一步体会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5、学习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1)出示3、4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构段的形式。(2)理解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将第三自然段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比朗读,再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对比起来朗读并理解,体会它们的相似之处。(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雷锋叔叔的乐于助人的精神。(5)教师小结:从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我们在弯弯的小路上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到了雷锋曾经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送老大娘回家,他不辞辛苦,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啊。(6)再次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6、过渡:我们到处寻找雷锋的足迹,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