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望东方周刊》
目前康复科发展的瓶颈,最主要的还是制度性的问题康复医疗并未纳入医保范围
在2008年抗震救灾的经典照片中,有这样一幅:几十位空军战士在大雨滂沱的悬崖峭壁上搭起人梯,艰难地运送一位地震伤员。
这幅照片名为《众志成城托举生命》,担架上的伤员名叫王兰,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人。当她被救出时,全身血肉模糊,不省人事。战士们冒着
19
fCHAOYANGCULTUREINFORMATION朝阳文化资讯
余震不断、乱石横飞的危险,沿着被地震损毁的山路艰难转移,8公里路程足足走了两小时。
3个月后,抬担架的战士找到了正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王兰,当时,她康复情况良好。
后来,高位截瘫的王兰又转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华西医院康复科治疗师刘沙鑫告诉《望东方周刊》,她当时恢复得很好,到12月30日出院之前,已经能够通过辅具自己吃饭、穿衣。
可是,谁知道,这被众志成城托举起来的宝贵生命,又面临着新的险境。
真正的人道主义课题
截至2008年底,曾经在华西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80多位地震致残伤员,都已基本出院。2009年1月22日,刘沙鑫受华西医院的派遣开始了他的回访伤员之行。
20
fCHAOYANGCULTUREINFORMATION朝阳文化资讯
“我们到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地,探访曾经在我们中心接受治疗的伤员,查看他们的健康状况、居住环境、康复条件,已经回访了20多个,多数情况还好。”刘沙鑫说。
然而,月的一天,3当他来到王兰居住的板房时,却被吓了一大跳:由于高位截瘫长期卧床不动,她身上长满褥疮,大面积组织溃烂坏死,情况危重。
很快,王兰再一次被“解救”,回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不应该责怪王兰的丈夫对她疏于照顾,”刘沙鑫说,“在国内,人们普遍对康复医疗缺乏认识和了解,不把伤后的康复当回事。”
他告诉本刊记者,康复治疗不等于针灸按摩理疗,是对伤残者功能的恢复重建,也是对伤残者自信心的重建,让他们作为一个重新找到自己定位的、平等的个体回归社会。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降
21
fCHAOYANGCULTUREINFORMATION朝阳文化资讯
低伤残者的残疾程度,系统的康复训练能让伤残者获得幸福生活的各种权利。
“这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课题。”刘沙鑫说。
不过,中国的康复医疗整体发展滞后,属于边缘化学科。在四川,华西医院的康复医学算是走在前沿,有大批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是大量的医院,特别是县级医院、乡镇医院,有些根本没有康复科。大量伤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