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农村的伤员,多数都没条件到大医院接受治疗,而社区康复、家庭康复更是薄弱。
刘沙鑫说,地震后遗留的千万伤残者,特别是像王兰这样贫困的伤者,如何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既是一个严肃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
22
fCHAOYANGCULTUREINFORMATION朝阳文化资讯
相较而言,岁的王波伤情更复杂,42可他却比王兰幸运得多。“我这条命是大家帮忙捡回来的,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他说。
王波是都江堰人,文轩(新华书店)的职工,地震当日被埋在大楼废墟里。他的老板新华集团董事长很快来到现场,调来大吊车,扯破喉咙大呼:“一定要把他给我挖出来”
5月14日凌晨,命悬一线的王波被救出,已经完全陷入昏迷状态的他全身大面积压伤、大量皮肤坏死、从左侧腹壁到左腰大量组织坏死,肾衰、心衰、肺衰
一周后,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探望危重伤员,他来到了王波的病床边。
5月29日,昏迷中的王波被转到浙江金华,随后转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一直待到2009年3月15日。
23
fCHAOYANGCULTUREINFORMATION朝阳文化资讯
“浙江方面把对我的治疗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卫生部的专家也来了好几回。我真觉得是捡了一条命,别人都鼓足了劲帮我,我自己怎么能够拖大家的后腿呢?”王波说。
回到四川之后,王波一直在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实际上,他是唯一还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地震伤员。单位为他支付了每月2万元左右的康复治疗费用,康复中心免费为他提供一日三餐。
2009年4月14日,当本刊记者在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见到王波的时候,他正躺在轮椅上做木插板的作业治疗。由于左边腰背大面积组织被切除,迄今他还不能坐起来,但是近1个月的康复训练让他感觉身体四肢的灵活性恢复了很多。
“我相信今后能站起来,生活自理,能够工作,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他说。
康复医疗能否纳入医保
24
fCHAOYANGCULTUREINFORMATION朝阳文化资讯
地震后的第4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科主任何成奇教授,向四川省各级医院康复医学工作者发出“实施地震伤员早期康复”的倡议书通过及时的早期康复,将地震伤员的伤残程度降到最低。
但是,当时这一倡议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甚至被取笑,有人说他不分轻重缓急。
何成奇与他的华西康复团队,早已于去年5月13日就介入了灾区伤员的早期康复救助工作。全科室60余人,在脑外、儿外、骨科和ICU等病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