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kgm3为宜;
(4)基于出机后拌和物的工作性能和制品要达到外观光滑,每1m3商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700kgm3;
(5)硅灰、粉煤灰因需水比较大,在水胶比不变时需加大外加剂的掺量。有文献证明硅灰掺量对RPC的抗折强度影响不明显,但抗压强度明显提高;粉煤灰掺量过大,会降低RPC抗压强度,但后期能提高其抗折强度。
6.3优选RPC商品混凝土配合比
针对RPC盖板设计抗压强度>130MPa,抗折强度>18MPa的要求,将硅灰、粉煤灰、矿粉、石英砂确定一个合理的固定掺量。通过变化水胶比(提高抗压强度)和钢纤维掺量(提高抗折强度),同时拌合物的工作性满足施工要求(坍落度150~200mm),拟定了3个试拌配合比(如表4所示),并制作了大量试件和样品,采用不同的养护工艺(高温蒸养、雾室加温养护),最终制出了高品质的RPC盖板成品。
6.4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固定硅灰、粉煤灰、矿粉、石英砂和外加剂掺量,变化水胶比、钢纤维掺量的对比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RPC的抗压强度是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而增大,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水胶比有利于RPC抗压、抗折强度显著增长。但水胶比过低时,会导致拌合物流动性较差,施工困难且拌合物易风干,RPC板成型后会带来外观质量缺陷;
(2)钢纤维掺量依据设计抗折强度大小在10~20体积比时RPC的强度得到明显提高,试件破坏时裂而不散,延性性能好。但随着掺量的加大,钢纤维对RPC抗
f压强度影响不大。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到掺量3.0的钢纤维搅拌成型较为困难,易抱团,给施工带来麻烦;
(3)有文献资料证明在一定范围内硅灰、外加剂掺量增加可以提高RPC的强度,但超过一定范围时强度反而下降。这里要说明表中3个编号的RPC配合比成型后其试件的性能指标都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压、抗折强度、弹性模量、氯离子渗透系数、抗冻性能等参数,均可用于生产RPC盖板。
7结论
通过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大量配合比对比试验,重视试验工艺,控制好每道施工工序,可以在不用特殊掺合料的情况下试制出了高品质的RPC盖板制品。经过检验,各项性能满足(科技基[2006]129号)《客运专线活性粉末商品混凝土(RPC)材料人行道挡板、盖板暂行技术条件》要求。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