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有害气泡。
(3)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优化商品混凝土配合比:①选用最大粒径为10mm的石英砂为多级配骨料,提高了商品混凝土的匀质性;②通过提高组分的细度使RPC内部达到最大填充密实度,将材料初始缺陷降至最低;③在成型过程中振动频率应达到50Hz以上,减少空隙,并通过雾室加温(30℃~70℃)养护来加速活性粉末的水化反应,强化水化物的结合力,同时避免蒸汽养护产生冷积水附着于RPC板引起泛碱现象;④掺入细而短的钢纤维,提高商品混凝土的抗弯折强度,从而有效地克服了普通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高脆性;⑤采用低水胶比(013~016)控制最小用水量,显著提高商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同时避免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Ca(OH)2由于商品混凝土表面缺水被商品混凝土内部多余的游离水带到商品混凝土表面,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附着在商品混凝土表面,造成泛白,因此还要在养护过程中相应采取保水措施;⑥采用低碱水泥和含碱量低的聚羧酸高性能外加剂,尽可能减少每立方RPC的总碱含量。
4试验方法
通过活性粉末商品混凝土(RPC)的配制试验,采用单因素优化方法,研究水胶比、高性能减水剂、钢纤维和硅灰的掺量对RPC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在考虑强度指标、造价及施工方便的基础上,提出了活性粉末商品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从试验工艺上解决产品外观质量通病。
5原材料的选择及技术指标
配制活性粉末商品混凝土用原材料及商品混凝土技术指标如表1~表3所示。
6RPC配合比设计
6.1配合比设计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根据RPC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路线,进行配合比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采用合理粒径多级配石英砂替代粗骨料,尽可能消除集料与浆体间的微裂缝、孔隙等缺陷;
(2)采用最大密实理论模型原理,选择不同直径多种材料填充球体间的孔隙,从而达到最大密实状态;
(3)掺入钢纤维增大RPC的韧性和延性。
f6.2配合比设计参数的优选
综合配合比设计需考虑的3个问题并结合相关资料,以及对外实地考察学习后,反复试验成型大量试件,优选出了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相关参数。
(1)确定RPC的表观密度。随着石英砂、钢纤维的掺量不同其密度在2400~2450kgm3范围波动;
(2)水胶比。随着外加剂的性能、拌合机的转速和各材料的配比不同,水胶比确定在013~016之间均可;
(3)依据RPC的抗折强度>18MPa,同时考虑施工工艺以及拌合机的性能,能否将钢纤维搅拌均匀分布于拌和物中,钢纤维的掺量在100~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