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我校是一所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全校共有学生138名,其中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造成的“留守学生”57名,也就是说占到了学生总数的413;其中由单亲监护的学生12人,占到了“留守学生”总数的211;祖辈监护的学生39占到了“留守学生”总数的684;亲朋监护的学生6占到了“留守学生”总数的1052;住宿学生102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39,由于学生年龄小,进入寄宿制学校,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关系,新的生活环境,学生的生活学习引起了诸多的不适应。由此而伴生的学生想家、学习消极、厌学现象也接踵而至,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接受着挑战,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课题,旨在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加强寄宿制学生自主自立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并能够学会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二、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f成立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课题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实施本次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培养寄宿制小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研究我校“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留守孩子”的心理状况,分析形成原因。
2探索寄宿制学校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策略,即如何来提高“留守孩子”心理素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原则、方法和具体操作模式。
3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活动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规律和特点,提出农村小学“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构建模式。
4培养学生的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以网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水平。
5进行个性化服务,改善少年儿童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