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cerebrospi
alme
i
gitis
内容
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原理病理学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概述(Ge
eralDescriptio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典型流脑脑脊液呈化脓性。
可散发或大小流行。冬春好发、儿童多见。
【病原学Etiology】
☆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肾形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
☆该菌营养要求较高,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培养基,在37℃、含510CO2、环境中易生长
专性需氧菌。
☆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鼻咽部、血、脑脊液、皮肤淤斑检出病原体。
☆根据本菌的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通过血凝试验将本菌分为13个血清群
☆根据细菌外膜脂质成分脂寡糖抗原(LOS)、外膜蛋白(Opae)、菌毛抗原分析,进一步分
成不同血清亚群
☆以A、B、C群为多见。我国以A为主,B及C群为散发菌株,但近年来发现某些地区B
群流行有上升之势,小儿中以B群流行为主
☆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的耐药现象日益普遍,尤其以C群和B群最为严重。我国除个别地区,
A群脑膜炎球菌磺胺耐药率高于50%以外,一般在10%左右。
☆本菌含自溶酶,对寒冷、干燥较敏感,一般的消毒剂处理极易使其死亡。
脑膜炎球菌
☆奈瑟菌属,G双球菌
☆需氧菌,培养用血琼脂培养基
☆分13群:ABC最常见☆致病力内毒素,自溶酶
☆外界生活力很弱采标本后须立即送检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10天内具有传染性。以BC群为主,而引起流行者主要为A群。☆传播途径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传播本病有重要意义。☆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6个月至14岁发病率最高☆流行特征季节性:从年前11月份开始,次年3、4月份达高峰,5月份开始下降。其他季节有少数散发。周期性:由于人群免疫力下降,易感者的积累,以往通常每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8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年龄: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15岁以下发病者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感染类型:带菌者6070,败血症型25,上呼吸道炎7,典型流脑1。
f流行的有利条件:长期室内生活,空气不流通,人口流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病原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