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作者:金林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29期
摘要从5个方面论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确立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建构网络教学环境;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环境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注意负面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整合
当今,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的网络化时代已经到来,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大趋势,它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1确立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三大教育理论中,行为主义的利用多种感官(刺激)学习,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是可取的。但它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认为个体的学习行为是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即所谓“刺激反应”,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部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是不可取的。
认知主义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主张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应是受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的情意交流活动,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情意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学习,自我实现是促使人成长和发展的最大驱动力的。
根据上述三大教育理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利用网络环境的感官(刺激)学习,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材(教学内容)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也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而只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之一;媒体也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