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平时不爱锻炼甚至逃课的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已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3培养学生搜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习惯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动员,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了解、收集各种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同时在搜集、整理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信息能力增强,部分学生真正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主干力量。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效果的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1)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不断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堂持肯定态度的比例是625,其中男生比率(724)高于女生(633)。(2)锻炼兴趣和效果的提高。对锻炼兴趣和效果的提高持肯定态度的比例是682,仍然是男生的比例大于女生的比例(579)。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女生的活动程度低于男生,这主要是因为766的女生喜欢民族舞蹈、跳皮筋、踢毽子等技巧性运动,而679的男生喜欢拔河、抽陀螺、蹬棍、打炮肚、犟板颈、拉扒牛、赶猪等竞技性的运动项目。因此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对男女生的项目需求要更多地协调、沟通。而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的比赛时,学生交往次数增多(784),锻炼主动性(685)、效果和兴趣(635)的提高,充分说明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和发展。2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依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练习情况的观察。在体育教学中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模式开展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我组织和自主练习。不但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和体育能力,而且学生在身心、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应用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面对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学生为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注重专业技能“持续教育”的同时,积极构思和开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得以充分展现,让学生真正体会民族精神的真正内涵。(责任编辑黄晓)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