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期中诗词赏析作业:
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江城子乃是苏轼豪放气概的代表作。作者当时虽已经是头发微白的老人,但是全词之中没有一丝日薄西山的感受。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壮。首三句直接提出提出围猎之事,然后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这首词是苏轼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其后苏轼的豪放词自成一家,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
期中就苏轼家庭生活写一篇小文章: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
说起苏轼的家庭生活,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和苏辙的兄弟之情了。
f苏轼和苏辙年龄只差三岁,但是性格迥异。苏洵在《名二子说》中从取名的角度,比较了兄弟二人的脾气,大苏率真、冲动、“不外饰”,口无遮拦,一生恐怕要颠沛坎坷;小苏安稳、实际,“善于处乎祸福之间”。真是知子莫如父,老苏的评判正是二人一生命运的注脚。然而不管二人命运如何不同,但手足之情却贯穿终身,成为人生美谈。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一生离合约有八次,诗词往来200余首,不管是从数量还是内容都深深体现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兄弟情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首便是著名的《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苏轼把对苏辙的怀想,转化为感慨天上人间的变迁流转,既有孤高旷远的意境,又有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深邃思考,此词一出,便广为流传,成为千古绝唱。
另一让我触动的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后,苏辙在给宋神宗的《上皇帝书》中写到:“不胜手足之情,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换作对哥哥罪责的减轻,更表达出兄弟二人相依为命的真情,这是视官为命的人所永难理解和做到的。而苏轼在狱中写的绝命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更体现了两人之间的兄弟之情。
在苏轼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之时,留下遗嘱给苏辙“: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更体现出两人是生死之交,顾命之托。苏辙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