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科第六章第4单元导学案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
1、知识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2、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
1、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2、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1课时
课后补记或教学反思
引入新课:视频:选种师: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二)新课教学:一、密度与温度视频:龙卷风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实验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结论: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2、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
第1页共4页
f欢“热缩冷胀”。提问:冬天气温在0℃以下时,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那么湖底还有鱼存活吗?(多媒体展示冰面下水中嬉戏的鱼)演示实验三: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教师演示时请学生观察1kg冰化成水后的体积变化情况。先将装置中的烧瓶装满水,塞紧装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的胶塞,使玻璃管中保持适当高度的水柱,再将烧瓶置于盛有冰盐混合物的大烧杯中,等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取出。总结水的特点。二、密度与物质鉴别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师: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