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大多和外国文化相关,后半部分则提到了一些和民族文化遗产相关的东西),探讨“拿来主义”的内涵和写作意图。2向学生介绍“文化语境中的五四”和“鲁迅其人”。前者结合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主要将“五四”时期定义为广义上实践“拿来主义”的时期,将鲁迅等人定义为“拿来主义者”,并列举具有“拿来主义”精神的文化实践产物(主要为“五四”著名知识分子借鉴外来思想创作而成的作品);后者则偏向于展现一个相对全面的、非符号化的鲁迅,争取让学生深化对鲁迅的理解(主要围绕《野草》和《两地书》两书中的片段进行讲解,选择野草是因为鲁迅曾经讲过,自己
f所有的哲学都在这本书中;而《两地书》中则有很多鲁迅和许广平的私人通信,具有内心独白性质,是接近作为一个“人”的鲁迅的最好的途径)。3在介绍完“文化语境中的五四”和“鲁迅其人”之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讨论“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其写作意图。4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总结,并且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作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知识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实践。学
完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同学们可不可以试着做一个“拿来主义者”呢?具体要求是,试着从学过的文章(文体不限)中“拿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所谓的“有价值的东西”既可以是某种新奇的视角,也可以是独特的语言风格,总之,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即可)进行“创作”,字数不限。
(四)、课后测评:
1试着梳理出本文的写作脉络,即作者是如何写“拿来主义”的。2“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是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3试着结合课上所学的内容,联系时代因素和作者生平,谈谈你对这篇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