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病情、监测血糖,影响了自我监测频率,使疾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这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教授患者正确测试血糖的方法及血糖仪、试纸保存等注意事项,确保测试准确。尿糖是糖尿病患者观察病情及疗效的重要指标,用尿糖试纸操作简单,便于检测。在应用时要注意取出试纸后立即将瓶塞盖紧,在阴凉处保存以防变质。监测时试纸接触尿液后时间要准确。236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经常测量血压,检查血脂,积极控制高血压和治疗高血脂;防治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定期检查眼底、眼压等,预防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力损害;讲明糖尿病昏迷的征兆,做到及时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患者感染率高,指导患者讲究卫生、预防感染;做好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柔软的棉线袜或羊毛袜,正确修剪指(趾)甲、不自行处理胼胝等足部问题,每日用38℃的温水洗脚并检查足部,避免足损伤。237心理教育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病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病人在得知患有糖尿病后的行为表现不一,症状轻
f者常怀疑诊断的正确性或忽视其严重后果,生活上不节制,不限制饮食;有的病人则过于强化,过于紧张,失去治疗的信心;有的病人认为多进食可以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控制而不影响病情。工作中我们发现,家庭社会支持越多、家庭经济情况越好、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越高,对治疗的依从性也越好,心理负担越少,疾病控制就越好。患者主动参与、接受健康教育与经济支持情况的好坏和其得到家庭成员情感支持、物质帮助有很大的联系。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因担心给家庭带来负担而有悲观的心理压力,产生厌烦、疲惫心理,容易拒绝接受健康教育。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中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主动干预其不良心理状态,适时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改善愈后。同时护士多与患者家属、亲友沟通,指导家属直接参与到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之中,充分调动家庭、社会支持力量关心支持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忧郁心理。培训病人提高应对技巧,对控制血糖、预防各种心理问题或减轻其严重程度非常重要。根据病人的心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及时解答病人的疑问,指导病人解除恐惧和忧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进感情交流,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10]。238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定期复查,遵照医嘱准确服用药物。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制定的饮食及运动方案。讲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先兆及预防、护理措施,防止慢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