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2017年6月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李悝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材料反映出古代农业A.提倡精耕细作C.体现男耕女织B.与家庭手工业结合D.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2.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室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国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C.政府加强城市管理B.工商业市镇兴起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3.唐宋时期,广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登州(今山东蓬莱)等港口城市繁盛一时;明朝后期,苏州及“四大名镇”(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经济最为发达,广州、明州、扬州、登州等经济地位下降。能较为合理解释材料所述变化的是A.海禁政策推行4B.经济中心移至南方C.资本主义萌芽D.国力衰弱
宋、元时期,黄金一两约合白银十两,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宋、元时期,白银一两五钱七分可买一匹绢,而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材料表明A.手工业经济发展迅速C.货币经济走向了混乱B.白银购买力得到提高D.黄金的货币职能消失
5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令:“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点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留当班。”材料未能反映出
fA.商品货币经济不断扩大C.封建官营经济日益繁荣
B.匠籍制度出现一定程度松弛D.民营手工业有一定发展机遇
6.某年,荷兰使节哥贡与开泽来到北京。据说,“这两使节事事都顺从中国人的要求。他们带来贵重的礼物,并且听凭这些礼物被人称为贡物,自己也竟这样称呼它,他们也拜领了优厚的恩赐……但他们所得的只不过是被准许每八年遣使一次,每次随带商船四艘而已。”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A.规定诸侯有定期朝贡的义务C.工业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地位B.推行“朝贡贸易”外交体制D.实现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
7.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