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11)
一、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一、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课程教材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教学改革将是一场更持久的、复杂的攻坚战。主体部分主题1:课程实施是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课程实施问题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凸现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课程改革方案的研制、传播、宣传、规划和采纳,往往并不总会带来实际变化(富兰MichaelFulla
,1982)。直到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者才高度重视课程实施问题,以图弄清楚课堂上什么在变,以及哪些因素对变化的程度有影响。(-)课程改革的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牵涉到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方方面面,不仅存在着各种影响课程推行的复杂因素,而且,课程改革本身,就是由一个深思熟虑的、有计划的、逐步展开的过程构成的。著名课程理论家迈克富兰说:“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总是渐进地、动态地、按一定步骤推进的。一般说,每个完整的课程变革都包含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相互联系并交互作用的环节。如下图所示:
从课程改革的程序上看,课程实施是将被采用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即推行计划的过程。(二)课程实施关注课程计划的实际运用情况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古德莱德(Goodlad)曾提出一个对课程的分析框架,他区分了课程的五个层次:一是观念层次的课程在思考、研究、拟议中的课程;二是社会层次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正式课程(这两个层次属于课程改革的课程编制和课程采用阶段);三是学校层次的课程在国家和地方确定的课程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起来的课程;四是教学层次的课程教师所“理解”的,并在课堂上施行的课程;五是体验层次的课程学生实际获得的经验和体验(这后三个层次就进入了课程实施)。古德莱德的分析,深层次地触及到了课程实施的实质通过学校对课程的组织和教师的实际运作,使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让课程内容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按照古德莱德对五种课程形态的分析,课r